一是把国家课程校本化。所谓圣陶学校不要教材,其实是他把教材融合打通,编写出一套套核心资料。老师下题海,学生泛轻舟。用课本知识点教学而不是教课本。他的这种处理,从本质上讲与北京的众多名校国家课程校本化是一致的。
二是教会学生自学,互学,展学,群学甚至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激发学习能力、学习愿望和学习需求,实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这种方法将让学生终身受益,减少学生在强压环境下造成的心理抑郁。
三是跨学科式的教学,主题式的教学。王校长结合生活,运用传统文化编辑许多例题习题,实现了简易而生动的跨学科式的教学。
四是赏识教育,不断鼓励学生。他经常让学生说,数学很容易,数学很有趣,我很喜欢数学,总是鼓励每一个学生,开卷考闭卷练让每一个学生都拿一百分。
五是因材施教。学得快的同学多学一点,允许跨年级上课。学得慢的同学不着急,静候花开。给学生学习充分的自由和自主,不急功近利搞周周排名月月排名。他的学生只参加两大统考,中考和高考,其他的考试排名不参与不争先。这种教育理念和实践,与大家交口称赞的芬兰教育不是相通相融么?
六是英才教育。圣陶学校有一个英才班,每年都有一批学生低龄考入重点高中甚至重点大学。很多校长只知道国家不允许超纲教育,超前教育,却不知道国家允许经过教育局批准可以试办英才教育。著名的中国人大附中就是一个试点单位。每年,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985名校都招收低于16岁的少年大学生。我们需反思的是,自己有这个能力去培养这些英才吗?
圣陶学校的学生不做家庭作业,有足够的时间做游戏娱乐、有时间沉思遐想,也有时间打球、唱歌,学生的体质和健康一般没有问题。但是,学校没有实验室,没有专业的体音美老师,这样的教育也备受质疑。也许是囿于资金的欠缺,也许是限于王校长的个人偏好,我希望下次有机会当面向王校长请教。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校,如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敬佩王天民校长的教育情怀和他创造的教育奇迹,对他的理念和实践,多领悟,多学习,多借鉴,取长补短,扎根中国大地,携手办好一所所有特色有质量的学校!
作者为北京辅仁京师外语教育 万松祥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