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园是广州市第一所公立幼儿园,始创于1933年,1958年易名为中山六路幼儿园,1998年迁新园易名为中六幼儿园,至今已近七十六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园各项工作都力争走在前列,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区级的荣誉,涌现出不少广州幼教界知名的老前辈以及南粤优秀幼儿教师、市优秀教师、市好园丁、市、区模范教师。作为越秀区教育部门主办的一所面向社会的省一级全日制公立幼儿园,我园多年来坚持“育儿精心、因儿施教、促儿发展”的办园宗旨,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教育成绩突出,在群众及同行中一直有着良好口碑,积极带动了片、区以及市幼教事业的发展。
我园园舍独立完整,占地总面积为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363.7平方米,,户外活动面积 1632 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60%,各种用房配备齐全。园舍设计独特,外形新颖美观,拥有宽阔的运动场、游泳池、体育器械锻炼区及功能齐全、趣味盎然的功能室,校园颇具规模。目前全园有10个班,幼儿三百多名,教职工53人,每班两教一保。
我园拥有一支高素质、高学历、进取心强、教学经验丰富、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队伍。目前我园设园长1人,后勤副园长1人,业务副园长1人,均是大专及本科毕业,学历达标率100%;教师23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幼儿园高级教师(副高级)1人,高级教师21人,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生16人,大专毕业8人,在读本科课程3人。保健员2名,具备护师专业资格;保育员10人,全部持证上岗。报帐员、总务各1人,具备相应专业资格。全员岗位等级考核合格。
我园有着良好的办学传统和教育传统,1962年我园就被越秀区教育局认定为重点园所,作为市进修学校研究游戏、语言、常识的教育科研基地。幼儿园的游戏活动、语言教育、木偶表演、爱国主义教育等曾经取得突出成绩。一直以来我园能继承优良传统,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并多次承担国家、省、市级课题任务,先后完成了全国“十五”课题子课题“幼儿园STS课程建构和实施”、广东省“十五”课题子课题“信息化条件下幼儿主动学能力的培养”及广州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试点实验等多项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同时我园也积极开展面向省、市、区、片的教育教学交流活动,带动了片、区及市幼教事业的发展。在与国内幼教同行频繁交流的同时,我园还先后接待了港澳幼教代表团、泰国教育代表团、美国麻省教育代表团、日本教育代表团、英国幼教同行、马来西亚代表团等来园参观,受到一致好评。
建园至今,我园因较好的办园成绩,多次获得省、市、区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六好园所等光荣称号。1999年我园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幼儿园,2000年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幼儿园,2002年我园档案管理率先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中被评为省特级,2005年底顺利通过广州市示范性幼儿园认定,2006年我园厨房被认定为市A级单位,2007年通过广东省一级幼儿园复评,2009年顺利通过市安全文明校园评估。建园以来,我园教师频频获得各种荣誉,广东省第一个特级幼儿教师游丽斯老师、广州市先进个人潘念恩老师,全国优秀教师聂苓等都是广州幼教界知名的老前辈。南粤优秀幼儿教师特等奖获得者、市、区模范教师石向东、区名教师刘南等中六领导和教师则不断打造着当代中六人蓬勃进取的新形象。仅1990年至今我园教师就有25人次获得南粤优秀幼儿教师、广州市好园丁、市优秀教师、市“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我园所培养的幼儿遍布海内外,许多人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和骨干,可谓人才济济,桃李芬芳。
面对新时期、新机遇和新挑战,我园将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广州市示范性幼儿园建设指导意见》为指引,贯彻“育儿精心、因儿施教、促儿发展”的办园宗旨,秉承“团结、进取、创新、奉献”的园所文化,努力把我园创建为“越秀典范,羊城名园”,培养出健康、活泼、乐学、爱友、善言、知礼的中六幼儿,使中六幼儿园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乐园!
广州市越秀区中六幼儿园创办于1933年9月,当时称市立第一幼稚园,是广州市及广东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幼儿园,园址在中山六路108号。该园址前身是一座旧庙堂,于1920年曾是市立保姆学校,1930年是市立实验中学,1932年是市立第三中学,均附设幼稚班。1933年8月市立第一幼稚园在此址上创立,聘请从日本回国的张佩喧为第一任园长。1938年—1945年11月,广州沦陷,幼儿园停办。抗战胜利后,幼儿园恢复教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市立第一幼稚园更名为广州市第一幼儿园。1952年改为北区第一幼儿园。1960年6月改为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六路幼儿园。1999年5月改为广州市越秀区中六幼儿园。
初期的市立第一幼稚园设园长一名,综理全园行政,助教一人协助园长综理园务;其下分设卫生股、管理股、指导股、事务股、教务股,各股设股主任一人,助理一人,均由各教职员工分任掌管该股一切事宜。各班设主任教员一人,专科教员一人,综理本班事宜;幼儿园以儿童能力发展程度为标准,分设甲乙二级,共编六班,保教采用福禄培尔及蒙台梭利教育方法。
1951年国家颁布《关于改革体制的决定》,确立了幼儿园教育制度。新中国的幼儿园强调要为国家建设服务。我园响应号召,积极服务社会,制定了完善的生活卫生保健制度;重视三检(晨检、午检、晚检);注重为幼儿制定营养食谱,为幼儿增加营养;坚决执行“两反一保”(即反对虐待幼儿,反对克扣幼儿特殊供应,保护幼儿身心健康);实行假日接待,不放寒暑两假;适当延长服务时间;为幼儿开晚饭及提供寄宿;义务为幼儿看病、理发、缝补衣服等。五十年代,我园有14个班,只有7间课室,幼儿轮流进行室内外活动。师资来源于保姆学校毕业和幼师毕业的教师。这个时期,我园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市前列。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园同其他学校一样受到冲击,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破,卫生保健工作也放松了。
二十世纪70年代末,经过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托幼事业的发展逐步走上正轨。1982年我园被定为广州市示范幼儿园。在杨尚昆同志以及国家教委幼教处长孙岩、市政协副主席罗惠娟、市教委主任吴紫彦、市教育局局长郭巧智、区委书记朱森林等到我园慰问,观看幼儿活动。王屏山副主席等领导还题词“向培育幼苗的园丁们致敬!”“同心同德,继续努力把幼儿园办得好上加好”。我园1990年被评为市一类一级幼儿园,1999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幼儿园,2001年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幼儿园。2002年档案管理率先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中被评为省特级。
我园历任园长有:张佩喧、马汉瑶、刘展如、宋月琼、李淑英、邱锦珍、梁群芳、孙亚菊、文丽仪、郭润萍、石向东。